“三全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亳州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顺利通过总结验收

发布时间:2024-10-14作者:李飞

亳州学院自2021年立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来,严格按照申报书确定的计划和目标,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1月29日,省委教育工委公布安徽省第三批、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总结验收评审结果,我院作为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系、生物与食品工程系作为试点院系均顺利通过总结验收。

一、项目计划目标落实情况

1.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成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思政工作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人才培养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2.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印发《亳州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建设实施方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建设任务分解表》《“三全育人”工作季调度制度》,建立“党委抓总、宣传部统筹、职能部门牵头、院(系)推进落实”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汇聚“十大育人”合力,构建起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格局。

3.凝聚“三全育人”工作合力

系统推进“十大育人”体系落实落细,坚持问题导向,打破专业课程、科学研究、管理服务与育人工作“条块分割”状况,将育人工作贯穿到课程、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融合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和劳动教育实践,着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创新推动网络育人、文化育人等重难点工作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优化内容供给,形成育人合力。

二、项目建设措施实现情况

1.坚持同向同行,课程育人润物无声

一是强化思政课程引领。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落实领导干部上思政课、听思政课制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解决思政工作的难点问题。

二是推动课程思政融入。明确各类课程思政目标和要点,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将课程育人纳入教学质量考核和师德师风考核。立项建设省级、校级“课程思政”质量工程专项,设置“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素质拓展模块,开展“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2.坚持科教融合,科研育人助力创新

一是推动科教协同。完善项目评审与管理制度,落实科研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办法,设置党建、思政、红色校史专项课题,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研各环节、全过程。

二是筑牢诚信体系。落实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办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编发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读本,开展学术诚信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提升师生学术规范意识。

三是培育创新团队。落实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构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平台。设置大学生科研创新专项、产学研合作专项和科研平台专项,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培养师生团队意识、创新意识。

3.坚持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形成合力

一是建强实践基地。建立校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93个,实习就业基地118个,广泛开展实验实训、毕业设计、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搭建起实践育人平台。

二是丰富实践形式。设置专业综合实践模块,开设专业基本技能达标实训,增加应用性课程比例,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践中完成。设置第二课堂实践模块,开展大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健全实践育人体系,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开设公共必修课《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4.坚持价值引领,文化育人春风化雨

一是强化价值引领。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选树优秀教师、“三好学生”“身边雷锋”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传承红色基因。依托红色资源、地方文化基础设施,利用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四史”学习和国情省情市情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打造“亳文化”品牌,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创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推进“英模·大师”、“徽风皖韵”进校园,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育人作用,支持创作网络育人作品,浓郁校园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5.坚持守正创新,网络育人成效显著

一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成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实现校内业务服务一点通。加强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创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推文、音视频。积极参与高校智慧思政平台建设,推动思政工作线上线下交融互动。制定“易班”建设实施方案,建强“易班”思政平台。

二是完善网络教育机制。制定“十四五”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谋划网络信息建设管理,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阵地安全有序。建强宣传工作人员队伍,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师生网络素养。

三是繁荣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参加“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师生创作公益广告、微视频和网络作品,开展“清朗网络”主题宣传,唱响网络主旋律。

四是优化网络成果评价。选树“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出台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作为职务职称评聘、评奖评优条件。

6.坚持以心育心,心理育人呵护成长

一是落实条件保障。建设总面积600多平方米,功能完备,软硬件设施齐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齐配足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大学生心理咨询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完善预防干预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四级预警网络,建立常态化发现报告、研判处置工作机制,落实“一对一”包保任务,护航学生身心健康。

三是提升心理育人质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规划,实现全覆盖。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教育宣传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7.坚持贯穿融入,管理育人依法依规

一是健全管理育人体系。修订学院章程,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育人元素,丰富公约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位一体推进政治监督。发挥教代会、学代会、学术委员会等监督职能,保障师生有效参与学校治理。

二是健全联系基层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深入院(系)、党支部联系点、学生班级、宿舍、社团听取师生意见建议。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建立“2+3+N”信访反馈机制,形成“六步骤”“清单+闭环”处置机制,着力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考核管理体系,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加强师德考核,选树“师德标兵”“管理育人示范岗”。严把人才引进师德师风考核关,落实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制度。

8.坚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暖心贴心

一是落实服务育人目标。制定服务人员育人要点,根据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方法,纳入服务考核范围。加强考核,注重评估,将服务人员与师生互动沟通、问题解决作为重要参考。

二是提升服务育人质量。开展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着力提升服务育人意识和能力。开展“中国美﹒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节能节水节粮”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树立劳动意识、节约意识。开展“服务育人示范岗”评选表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9.坚持扶育并举,资助育人筑梦励志

一是健全资助工作体系。制定困难学生认定和勤工助学工作实施管理办法,全面落实资助政策,建立“奖、贷、助、勤、补、免”资助体系,构建起“扶困”“扶智”“扶志”长效机制。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实现精准认定与精准资助。

二是开展资助教育活动。规范奖学金评选发放,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就业帮扶,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开展资助诚信教育,聘任国家奖学金学生担任学院“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0.坚持同心同步,组织育人保障有力

一是发挥组织育人作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级院系党总支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实现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建立党支部组织生活质效典型案例库,培育三星级党支部,获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二是发挥群团育人功能。印发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成立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推进学生社团改革。组织多彩文体活动,培育评选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寝室,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定期召开两代会、学代会,夯实师生主体地位。

三、突破的重点与难点

1.提升全员育人意识,加强育人监督考核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足球app排行榜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教职工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是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教育、专项整治,加强师德师风考核,选树师德典型,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引导全体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是强化监督考核。编制管理育人手册,深挖各群体、各岗位育人元素,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强化监督考核,对各类教师主体提出育人责任清单,把师德师风表现、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首要要求。

四是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完善干部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把“三全育人”工作纳入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巡视巡察范围。完善责任落实体系,“三位一体”推进政治监督,为“三全育人”提供坚强保障。

2.提高管网用网能力,强化网络阵地建设

一是建设网络思政队伍。组建以宣传委员、学生记者团为主体的宣传工作队伍,加强培训,提升宣传思想和突发事件引导处置能力。

二是打造易班网络育人平台。构建三级工作机制,开展网络特色活动、红色主题实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搭建教育课群,着力打造兼具思想引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服务保障的网络思政阵地。

三是鼓励创作网络原创作品。组织参加“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活动,支持师生创作不同形式的网络文化作品,丰富网络文化供给。

四是实施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定。出台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作为科研成果、职务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的条件和依据。

五是健全网络教育机制。制定“十四五”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谋划网络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出台网络文明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

六是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开展网络安全、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训,引导师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

3.改革课程评价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立项省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1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11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3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项。改革教学评价考核,修订完善《亳州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亳州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修订)》,健全课程育人管理和运行机制,把课程育人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中有效融入思政育人要素。

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制定《亳州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亳州学院教学奖励办法》等,开展“三性一度”全员教研行动计划。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案例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近三年,获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17项,立项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69项,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16项。丰富线上教学内容资源,通过引进和自建,建设在线课程665门,教学资源9.105TB。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立项建设省(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62门,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