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老庄廉政思想 增强反腐倡廉教育

发布者:jsadmin发布时间:2014-06-12浏览次数:80

在中国历史上,老庄道家首先对廉政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挖掘老庄道家文化中有益廉政的宝贵资源,对推进当前的反腐倡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官者要修身养德、节欲节俭
贪欲成祸。老子说“罪莫大于贪欲”。贪欲之人,常因贪得无厌而胡作非为。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色、音、味这类刺激感官的东西,常常能困敝、麻痹人们心灵的天性,一个人如果被欲望和感官左右,不仅会迷失本性,而且会危及个体的生存。他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只有少私寡欲,不为欲望所牵制,才是保全生命的长久之道。老子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常足是最大的足,是永恒的足,是无祸无咎的足。
庄子认为,“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即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节俭地生活来抵御贪腐的诱惑。庄子认为过度的物质享受是对身体有害的,因此要有所节制,“人之所取用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势必利令智昏,无恶不作,最后自酿苦酒。
节俭是有德者的共性。老庄道家十分看重节俭。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困苦皆由统治者追求奢侈的生活而引起。因此,他崇尚节俭,反对奢华。他希望统治者“去甚、去奢、去泰”,不要走极端、存奢望、好大喜功,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他认为,善于堵塞利欲的洞穴,发觉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节制欲望,就会没有忧虑,也是升华生命价值的最好选择。
二、正确看待物质利益,合理处理公私关系
老子曾赞扬圣人道德高尚,“方而不割,廉利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廉”在这里指的就是要正确看待物质利益,合理处理人我关系、公私关系。他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即统治者为满足自己奢靡生活而对人民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把自己欲望的满足建立在人民生活的痛苦之上,是不道德的。他认为,“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那些不关心民众生产,热衷于奢靡生活,聚敛财富,满足私欲的人是不配做统治者的,简直就是强盗。
庄子则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更加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廉”的理解。他认为:“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廉”就是取利必须顾及他人,妥善处理好人己关系,绝不能把自己利益的获取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在庄子看来,当时社会之所以出现混乱不堪、纷争不休的局面,就是因为一些人贪得无厌的缘故,“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
三、为政者应执政为民、以民为本
老子强调要坚持廉政的价值导向,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做到以民为本。他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实际上回答了政府的一切管理活动“到底为了谁”的问题,昭示了政府管理的终极目标和价值选择。
老子认为,“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即要想治理人民,必要先听从人民的意愿。要想领导人民,必要把个人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以民心为基础,以民意为转移,不以一己或少数人意志取代百姓意志,更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身上。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即仁厚和慈爱,就是要对天下万物及他人都保有一颗仁爱之心,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万物和他人。他还提出统治者应“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即应使人民得到实惠,而不是与之争。
庄子说:“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意即为政者才能不够,政事办不好;品行不廉洁,百姓便会懈怠;没有实绩,官位和待遇就保不住。庄子在《南华经》中提出爱民、教民、养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倡导用道德感化教育百姓。从而奠定了“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民无信不立”的立国之本。
四、重视官德风尚的引导作用
老子认识到官员的道德风尚对民众的教育和引导作用,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圣人”在廉政建设中的特殊价值,指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希望统治者要以身作则,为普通民众作出表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要过分贪求,这样,百姓自然会崇尚纯朴,俭约不奢,做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当前,腐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为此,审视老庄道家思想中的廉政价值,对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贪腐动机是诱发腐败的内在原因。老庄道家提倡戒除贪欲,主张要节制欲望,防止恶欲膨胀,这就抓住了廉政问题的关键。人在对无穷贪欲的追逐中就会迷失自我,沉沦和堕落。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来看,贪官们由于不能自我约束,变成了无穷贪欲的奴隶,走上了堕落、毁灭的末路。因此,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增强自律意识,夯实自我约束的思想基础,规范从政行为,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在正确的义利观指导下去行使公共权力。老庄道家强调正确的利益观,对从政者是一种警戒。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为个人名利而损害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可见,“廉政”是对公共权力拥有者的一种行为要求,其核心是处理好人己关系、公私关系、义利关系。它要求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不得利用直接掌控公共权力的机会,滥用权力,谋一己之私,从而损害群体利益。
第三,奢侈是万恶之源。奢侈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支出和行为,它与腐败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节俭与廉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老庄道家正是节俭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可谓廉洁的榜样。庄子过得并不富裕,常窝在小胡同里打草鞋著书。庄子虽然贫苦,饱受富贵者轻贱,却不接受楚威王重金聘请,始终廉洁、正直而颇有棱角。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的失误时指出:“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
第四,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搞好廉政的根本。老庄道家主张加强统治者的道德修养,修身正己,以身作则。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高尚、超脱物欲、不争名利、达到忘我境界的人,才是最好的人才。庄子用大智慧告诫官吏:要有“清静无为,忘我无欲”的境界,内心素净,才不会受世俗诱惑,置功名利禄和权力于身外。领导干部的作风对全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廉政建设中领导干部必须当好楷模,做好表率。
 
老庄廉政思想博大精深,至今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不断给人以启示,为加强当前的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深厚的思想资源。
  作者: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