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方言研究

作者:发布时间:2014-07-05浏览次数:297

第一节 词汇特点
一、复合词的特点
(一)构词语素不同
蒙城方言有些复合词的构词语素跟普通话相比存在一些差异,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部分语素不同。例如:     
每年——往年          泻酒——斟酒
铁条——铁丝          束腰——系腰
锅屋\厨屋——厨房     也兴——也许
天明——天亮          喂猪——养猪
裤脚——裤腿          刷碗——洗碗
穰称——少称          囊气——志气
树跨子——树枝子      扎头——扎辫子
黑来——晚上          板头——板凳
手脖儿(子)——手腕  禁饿——耐饿
干饭——米饭          晌午——中午
官路——公路         过年(轻声)——明年
2.所有语素都不同。例如:
浮水——游泳         虱子——跳蚤
高低(轻声)——终于 分角——硬币
冷子——冰雹         溜溜——冰棱
坷垃——土块         褂子——上衣
剃头\剪头——理发    闺女—— 女孩
妗子——舅妈         腰掏——口袋
褯子——尿布         坐桌——入席
溜达——散步         盘缠——路费
腌臜——肮脏         伤风——感冒
刮产——堕胎
3.词语音节不同
(1)有些词语蒙城方言说成单音节词,而普通话中习惯说成“子”或复合式的双音节词。例如:
锤——锤子       桃——桃子
凿——凿子       面——面粉
锯——锯子       姜——生姜
锉——矬子       麦——小麦
枣——枣子       哕——呕吐
席——席子       劁——阉割
绳——绳子       锹——铁锹
星——星星       闪——闪电
云——云彩       巴——巴望
(2)有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双音节词,而在蒙城方言中是多音节词。
手指盖子——指甲  羊羔子疯——癫痫
罗锅腰——驼背    鼻窟窿子——鼻孔
手指头子——手指  手捏(夫)子——手帕
额拉头子——额头     盖的页子——床单
鞋靸子——拖鞋       胳拉拜子——膝盖
鲫鱼壳(子)——鲫鱼 枕头皮子——枕巾
二、词义特点
(一)词汇意义
词汇意义的差异一般表现义项的多寡不同,也就是词义的广狭不同。蒙城方言有些词语的义项比普通话多,应用范围广;有些词语的义项却比普通话的少,应用范围较窄。可分为三种类型:
1.表示事物的词语
“茶”在蒙城方言中的词义范围比在普通话中大得多。可以指白开水,如“烧茶”即是指烧开水,普通话的“喝茶”的“茶”在蒙城方言中要说成“茶叶茶”。糖水也叫“茶”,白糖水叫“糖茶”,红糖水叫“红糖茶”,鸡蛋冲开水叫鸡蛋茶,有一种用豆皮、面筋等做成的早点叫“油茶”,生姜熬的汤叫“姜茶”。另外“茶”也可以指一些谷物加水烧成的汤,如“米茶、绿豆茶、红芋茶、豇豆茶、大麦茶、黑豆茶”等。
“鼻子”在蒙城方言中词义范围比普通话要大。除了指“鼻子”外,还兼指“鼻涕”,如:脓鼻子|淌鼻子|清水鼻子|擤鼻子,所表义项要大于普通话。
“妈”在蒙城方言中所指范围比普通话要大,不仅指“母亲”,还指“乳房”和“乳汁”,如“妈头子”、“吃妈”、“妈长疮”。
“水”在蒙城方言中主要指生水,义项比普通话要少,普通话的“喝水(白开水)”在蒙城话中说成“喝茶”、普通话的“喝茶”说成“喝茶叶茶”。
“面”在蒙城方言中所指范围要比普通话小,一般指粮食磨成的粉或粉面,而在普通话中还指“面条”。
“烟”在 蒙城方言中除表示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外,还指水蒸气和香烟。如:杯来的茶还冒烟来。|买包烟去。其所指范围比普通话要大。
“外甥”在蒙城方言中不仅指姊妹的孩子,还指女儿的孩子(外孙),应用范围较普通话要广。
2.表示动作的词语
“招呼” 在蒙城方言中除了和普通话相同的义项之外,还有“帮忙、照看”的意义,如“这个保姆对老人招呼得好。”另外还有“小心、留神”的意义,如“下雪了,招呼别滑着了。”所表义项要大于普通话。
“磨牙”在蒙城方言中还指小孩之间的争吵,如“这俩小孩就肯磨牙。”所指范围比普通话要大。
“跑”在蒙城方言中还表示“不打招呼就走”,特指女人出轨而离家出走,如“他媳妇跟人跑了。”所指义项比普通话要大。
“嫌”除了有“嫌弃”的意思外,还有“怕”的含义,如:嫌累、嫌冷、嫌脏,所表义项比普通话要大。
“对象”在 蒙城方言中不仅指恋爱对方,还指配偶,如“恁对象家几口人?”所表义项比普通话要多。
3.表示形状的词语
如“稠”除了液体中含有某种固体成分很多之外,还可以代替普通话中“密”的职能。如“树栽得太稠喽!”有时指间隔时间短,如“他家的孩子稠得很!”
“实”在蒙城方言中还有“完全”义,如“眼瞎实喽。”
“瞎”在蒙城方言中还可以表示嗅觉功能不灵,如“瞎鼻子”。
“孬”除了表示坏、不好之外,还可以表示害羞、丢人、耍赖等义,如:生人一来他就吓孬喽。|他作弊叫人发现喽,孬死喽。|他孬人家的钱喽。
以上的几个词语所表示的范围都比普通话要大。
(二)语法意义
蒙城方言语法意义的差异主要是指方言中有些词语与普通话词语在词性上具有不同的兼类以及组合能力上有所不同。
1.     蒙城方言与普通话词语兼类的差异
    (1)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
“齐”在普通话和蒙城方言中都可以作形容词用外,在蒙城方言中还可以作动词使用,如“齐钱”的“齐”为“凑集”义。
“乱”和普通话相同用作形容词时,指没有秩序、没有条件,在蒙城方言中也可以用作动词意思为胡闹、逗乐。如:他俩乱着玩来。|去乱新媳妇去!
“静”和普通话相同,用作形容词指不动、无响声,同时在蒙城方言中还可以作动词用,指“凝结”,如:猪蹄子汤静喽。
“有、没有”除了表示和普通话相同的动词用法外,蒙城方言中还可以表示富裕和贫穷。如“他家来有,俺家来没有。”
(2)名词与谓词的兼类
“石”和普通话一样,蒙城方言指“石头”,而另外还可以用为动词,意思为“用头撞击”,如“一头石到南墙上。”
蒙城方言“鬼”和普通话相同,用作名词,另外还可以用为形容词。如:一家人鬼得跟啥样。|这孩子鬼得很。
“景”在蒙城方言中和普通话有相同之处,即用为名词,同时还可以用为动词,意思为“向往”,如“后庄有唱戏的,孩羔子景一天喽。”
“肉”在蒙城方言中可用为名词,同于普通话,另外还可以用作形容词,指动作、性子缓慢,如:你看她多肉哟!
2.     蒙城方言与普通话词语组合能力的差异
在蒙城方言词汇中,有些词语与其他成分搭配的范围与普通话不尽相同,这就是词语组合能力的差异。如:
“弄”在蒙城方言中是很活跃的词语,和“做”、“搞”义相同或相近,可称为万能词。如:弄啥去?(干什么去?)|咋弄的?(怎么搞的?)|可弄好饭来?(做好饭了吗?)|他正弄照相机来。(他正调试着照相机来。)
普通话中表示“买”的意义,在蒙城可以由不同的动词来承担,形成不同的组合。如“买布”可以说“扯布”、“拽布”;“买油”可以说“打油”、“灌油”;“买肉”可以说“割肉”、“称肉”、“砍肉”;“买酒”可以说“打酒”;“买中药”可以说“抓药”、“拾药”。
人和动物生殖的词语,在蒙城方言中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动词。如“人”可以“生孩子”、“来孩子”、“添孩子”、“领孩子”,牲畜类一般说就“姜”(姜小牛、姜小猫),禽类产卵一般说“嬎”(鸡、鸭、鹅嬎蛋)
(三)修辞意义
词语的修辞意义主要是指词的褒贬色彩以及风格色彩的情况。
1.     蒙城方言与普通话褒贬色彩的差异
     褒贬色彩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蒙城方言有些词语与普通话的褒贬色彩有差异。
“货”在普通话中是名词,蒙城方言在基本义“货物”的基础上赋予其贬义的感情色彩,如“啥货”、“孬货”、“贱货”、 “骚货”、“不是货”等。
“能”在普通话和蒙城方言中表示有能力、有才干的意思,是褒义词,如“能干”、“能吃苦”、“能弄好”等,而在蒙城方言中中“能”还引申为“爱出风头、不吃亏、说话占上风、占便宜”等性格特点,带有贬义色彩,如:“他能得很来!”、“你真能!”、“能屌台”、“能不唧的”、“能得不叫招”等。
2.     蒙城方言与普通话风格色彩的差异
风格色彩指词语所体现出来的庄重、诙谐、严肃、戏谑、形象化、口语化、书面化等具体内容。蒙城方言中有些词语能体现出自身的风格色彩。如对于生老病死及不吉利的词语的说法多采用委婉的方式和避讳的说法。如一般“生病”大都说成“不得劲”、“不如适”、“不舒坦”、“不大好”、“没好利朗”之类的说法。
老年人死了一般说“老了”、“过去了”;中青年死了一般说“走了”、“不在了”、“殇了”;小孩死了一般说“丢了”、“没有了”。
生活中有一些避讳的说法,例如把“舌头”叫“赚头”(避开“舌”和“折”同音),“兔子肉”叫“跑子肉”,“鸭蛋”叫“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