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中文与传媒系“曲艺诗华,翰墨流芳”文化艺术服务团赴桃花潭调研诗词文化

作者:吴钰权发布时间:2023-07-13浏览次数:89

更好地了解、传承诗词文化,7月5日,中文与传媒系“曲艺诗华,翰墨流芳”文化艺术服务团在指导教师程扬、李婷婷的带领下前往宣城市泾县桃花潭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诗词文化。

桃花潭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与桃花潭有关的诗词中最著名的当数李白的《赠汪伦》,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句。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了解了桃花潭的历史渊源文化遗址,以及相关著名诗词例如宋代杨杰《太白桃花潭》一诗,诗中有云:“桃花潭似武陵溪,太白仙舟去路迷”;宋代郭祥正《我归矣》一诗,诗中有云:“我归矣,江之南,一蓑一钓桃花潭”;元代卢琪《星水朝霞》一诗,诗中有云:“隐映桃花潭,杳雾武陵水”等等。

桃花潭还有很多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桃花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程扬向团队队员介绍了诗词格律相关的知识。程扬介绍,对仗严谨遣词贴切语言清逸,历来都是衡量和品评作品的标准,这也是格律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表重要原因。格律诗是讲究用韵的诗,但是它不同于不讲平仄声调的歌词、唱词、民谣和散文诗,格律诗不仅要求节奏,更要求平仄分明。

实践队员表示听完程扬老师的讲解,收获很大,读诗在心境写诗在意境,诗的用语应该推陈出新,诗的真谛在于用诗的语言感动读者,借笔抒情,以意取胜。

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内涵,它代表着中国语言的精粹。诗词以凝练飘逸的语言和卓越的思想性吸引着很多人的关注,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经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更深刻地感受到桃花潭诗词产生的背景,领悟了诗词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