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app排行榜

图片

 
【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中文与传媒系“赓续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艺术服务团探寻刻铜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 2024-07-09 浏览次数: 96

7月9日,中文与传媒系非遗文化“三下乡”文化艺术服务团在指导教师邓祥龙的带领下,前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杜氏刻铜工作中心,开展调研活动。

在杜氏刻铜工作中心,实践团队受到了杜氏刻铜第四代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杜平师傅,及其学生杜施歌师傅的热情接待。

杜平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杜氏刻铜的发展历程和制作工艺。杜平老师表示,刻铜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在汉代进一步发展,清末民初到达鼎盛时期。通过陈寅生、张樾臣与姚茫父三人重新挖掘整理后,才得以把刻铜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而杜氏刻铜则是在中国传统刻铜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其艺术风格既体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既注重意境,又注重写实,作品题材广泛,意义深远。

实践团队参观了杜氏刻铜展馆,欣赏了众多精美的刻铜作品。这些作品包括铜墨盒、铜章、铜镇尺、铜版画等等,每一件都展现出刻铜技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团队成员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杜平和杜施歌还向实践团队演示了刻铜技艺。杜平强调,刻铜技艺不仅需要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基础,还需要绝对的细腻与耐心。一幅刻铜作品的完成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甚至在下刀前还需要经历多次重新构思与修改。

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看到了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与活力,也让团队成员坚定了文化自信,激发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